必去啦小说

繁体版 简体版
必去啦小说 > 摄政大清 > 第117章 风波恶

第117章 风波恶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京城外难民的基本生活在柳舟的努力下终于稳定了下来。

柳舟在城外给他们开了遮风避雨的帐篷,开了粥篷,且从京城募集了很多旧衣服。

当然,这些旧衣服都是在果亲王和公主殿下的帮忙下募集的,毕竟这些衣服皆是从京城那些富贵人家弄来的。

只是柳舟很清楚,如今只是解决了这些百姓的温饱问题罢了,可想要彻底解决他们如今的情况,并不容易。

首先,这些难民太多了,想彻底安置他们,十分困难;再有,这些百姓本来就是有家的,只是贫穷逼他们向京城而来。

因此,想要彻底解决他们的问题,就只能找出问题的根源。

问题的根源很快传到了京城,但乾隆皇帝并不是第一个知道的。

第一个知道是是柳舟。

柳舟这些天来跟这些百姓已经厮混熟了,因此也从他们这里知道了不少有关这些难民的事情,这些难民皆来自山东,而他们为何从山东来到京城,是因为他们在自己的家乡实在过不下去了。

按照这些难民所说,他们的家乡官商勾结,把他们老百姓逼的都没法过了。

柳舟听到这些消息后,立马收集了一些有关山东的情况,而后则让他大吃一惊,山东离京城并不是很远,山东巡抚名国泰,是四川总督文绶之子,此人贪赃枉法,在山东很是肆无忌惮,将山东各县的百姓逼的苦不堪言。

只是因为国泰是和珅一党的人,因此就算有百姓进京告御状,也是无法上达天听。

当柳舟调查到这种消息后,眉头顿时微微一凝,他早知道乾隆后期的官员几乎大部分都是贪得无厌的,只是他很清楚自己此时的力量,对于这种情况他是做不得什么的,只是如今山东难民的事情让他遇上了,他却又不能不管。

可这个口不能他去开,他必须等皇上自己来说,亦或者是朝中的其他人,不可否认,朝中的那些清流派虽然并不像影视中演的那般高尚,可他们中间有不少人还是为国为民的,而且他们有这个实力跟和珅一党抗争,如此,由他们开口也是不错。

柳舟并没有等多久,大概就在柳舟安稳城外百姓后的第三天,都察院监察御史刘墉便上奏言明此事,言山东巡抚国泰如何贪赃枉法,置百姓死活于不顾。

刘墉言辞犀利,将国泰批的一无是处,仿佛国泰若是不死,大清将国将不国。

文人的嘴有时是很厉害的,都察院监察御史更是不得了,刘墉一席话,将整个朝堂骂的鸦雀无声,就连和珅这种见惯了大场面的人,一时间也是愣了一下,直到反应过来,才想到反驳。

国泰在山东贪赃的那些钱,很大一部分都到了和珅的口袋里,和珅不帮国泰,谁帮?

朝中几大势力为此又是一番争吵,乾隆皇帝则保持了沉默,他觉得刘墉的话有几分道理,但却也有些危言耸听,一个小小的山东,就算再贪赃枉法,又怎会动摇国本?

只不过乾隆皇帝多半还是认同刘墉所言,一个国家若是连贪官都不能整治,又如何能够让百姓安居乐园,国家又如何能够强盛?

如果连管理国家的官员都不能够以身作则,那么这个国家还有什么希望?

乾隆想整治国泰贪污案,只是他有有些投鼠忌器,国泰的身份不简单,他除了是山东巡抚外,还是四川总督文绶的儿子,四川乃蜀地,四川总督文绶算得上是封疆大吏,手中更是握有兵权之人,若是动他的儿子,他不急才怪。

再者,国泰贪污,牵涉到的官员必定不少,就以目前帮国泰说话的这些人,那个不是朝中柱石?牵一发而动全身,乾隆皇帝必须考虑清楚才行。

朝堂之上争吵不休,当所有大臣都意识到乾隆皇帝还未开口说话的时候,他们这才纷纷闭嘴。

乾隆皇帝双眉微凝,而后说道:“山东巡抚国泰贪污一案,尚无证据证明,责令以后再议,退朝。”

不甘,清流派和武官派的人皆是不甘,只要皇上下令清查,和珅一党必定因此而大伤元气,到那个时候,整个朝中,还有何人能与他们抗衡?

而清流派和武官派的不少官员,也是心系家国的,清流派自然不必说,刘墉和纪晓岚等能够在历史上留下清名,绝对不会是史官喜欢他们才这样写的,当然,他们也没有后世影视剧描绘的那般清高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