厨房内,张然急忙将手洗干净,跟着忙活起来。
店里面今晚的生意确实不错,张然注意观察老妈的脸色,看上去还挺高兴的。
难怪,刚才看到他在外面待了一天才回来,也就只是说了两句。
“妈,我昨晚带回来的那个蛤蜊卖的很好?”张然随口问道。
“特别好!”老妈立刻眉飞色舞道,“小然,你昨晚拿回来那些蛤蜊味道简直绝了,超级鲜!我和你爸合计着推广了一下,给几个熟悉的老顾客发了短信,邀请他们过来尝一尝,没想到效果很好,大家吃过之后都赞不绝口,今天一天最少赚了这个数。”
她脸色美滋滋地,一边说还一边伸出一根手指对张然比了比。
啥,赚了一千?!
好少,张然现在看不上这点钱了!
不过他知道以自家小店的菜价,一天时间能赚到一千几乎是一个奇迹。
难怪老妈会这么激动,忍不住炫耀起来。
“俗气!”老爸哼了一声,看不惯张然他妈掉进钱眼里面的样子。
因为钱的原因,他们俩平时没少拌嘴吵架,也不怎么避讳张然。
反正和张然主厨这件事一样,老爸这块怎么都行,只有一点。
那就是小店的菜价坚决不涨,说什么都不涨。
老爸的固执一般人还真不能理解,你们说,这些年房价和物价都涨了多少,蹭蹭蹭的跟火箭一样,翻了一番又一番,他们这种竞争能力本来就弱的小饭店,还保持十几年前的菜价。
有这个必要吗?
如果让张然他爸来回答,那就是有这个必要,不但不涨价,菜量还不少呢,用料也十足,食材必须挑市面上品质最好的买,尤其是油和肉,卖一份菜的利润微薄的可怜。
自家小店一直以极低的利润维持着,坚持了一年又一年。
在外人看来这简直无法理喻,但这种事情谁又说的准呢,像“张记小炒”这样连招牌都褪色的街边小店,能在现今这个年代生存下来,或许正是因为这份不忘初心的坚守呢?
张然之前也不理解,不过等到他去沈城念书之后就理解了,因为一次意外的闲聊。
在张然他们学校的角落里面,有一家熏肉大饼店。
其实也说不上是店铺,就是一个用简易铁皮搭建的小房子,连招牌和营业执照都没有。
开店的是一对老夫妻,大约六十多岁,满头白发,据说已经在这里干了三十多年。
老夫妻卖的熏肉大饼味道超级好,不管什么时候去都要排队,很多学生一天三顿都在这吃,据说还有很多毕业生要特意回来到这里买上一份熏肉大饼,就为了找回当初那份回忆。
生意很好,但熏肉大饼的售价却很低。
标准分量是三块钱,如果格外加蛋就多收五毛,格外加肉就多少一块,钱就放在窗口前面的大桶里面,学生们自觉往里面放钱、自觉找零,没有人监督,他们一天回收一次。
因为用料很足,一般人花三块钱买一张饼也就够了!
哪怕是胃口很大的男生,两张饼下去也绝对饱了,奢侈一点再花一块钱加两个鸡蛋或者加肉,刷上厚厚的一层甜面酱,那位味道简直美滋滋,对学生而言是难得的美味。
张然第一次去的时候,除了破旧的小铁皮房、窗口前那两个存钱桶和长长的队伍之外,还在小铁皮房的窗户上看到一张泛黄的纸,纸张很旧,反贴在窗户里面。
上面用娟秀漂亮的毛笔字小楷,工工整整地写着小店历次涨价的时间和价格变动情况。
从最初的几毛钱到后来的一块、一块三、一块五、两块、两块五,再到张然见到的三块。
这张纸记录了这家小店从成立到现在所有价格,一清二楚,能够看得出店主的诚意。
这样一家物美价廉的熏肉大饼店在学校内是极其受欢迎的,因为年纪大了,老夫妻动作很慢、很慢,做一份熏肉大饼的时间要比其他店铺长上不少,但依然有很多人愿意等。
学生们一边在窗口排队等待,一边和老夫妻聊着日常、生活、学校里面的各种琐事。
大多数时候,窗口里面的人都是微笑地倾听,偶尔会给出一些中肯的人生建议。
怎么说,有一点儿淡淡的温馨吧!
这家店和学校周围其他的店铺格格不入,甚至和日益发展的学校格格不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