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5万!老杜,这幅画我要了!”一个文质彬彬的中年人开价。
这幅画不过两平尺,核两万五一平尺了。
“我出6万!”一个满脸精明的汉子加价,显然是画贩子。
大汉摇摇头:“对不起了,这幅画是送人的!”
王岩见大汉虽然等钱用仍然信守承诺,而不是见钱眼开,不由多了几分佩服。
大汉安然在画上题字、落款、盖章,只差装裱就是一幅商品画了。
大汉把画交给王岩:“还没请教,怎么称呼?”
“王岩!请问大师怎么称呼?”王岩认可大汉的作品,更认可大汉的人品,所以以大师相称,在王岩心里大汉就是大师。
“杜铮,笔名铮黑子!”大汉伸出手来和王岩相握。
“杜大师,等吃过午饭,咱们再欣赏您的大作,好不好?”王岩看看到了午饭时间,张罗着请客,给邓娇省些费用。
席间,王岩淡然的听着几个画家聊些书画界的趣闻,总之在场的之间互相恭维,不在场的同行统统不行,要多虚伪有多虚伪,文人相轻的陋习展现的淋漓尽致。
王岩对这些酸文人很是不屑,却对率直豪爽的杜铮颇为看重,一口一个杜大师且频频劝酒,杜铮也是酒到杯干。
王岩在青山也算是小有名气的富翁,甚至比周连山等低调的富豪还有名,俨然跻身于赵梁义、卢虎之列。所以饭局上大家很快了解了王岩的身份,李子敬承玉珠宝少东家的身份也公之于众,于是一群所谓画家又众星捧月般跟王岩套近乎,谁都知道这些富豪才是书画的大买家!对于杜铮这个大老粗能获王岩、李子敬的青睐充满羡慕嫉妒恨。
酒足饭饱之后又回到画廊的小间会客室,王岩让邓娇拿出杜铮的藏画,果然是一幅幅精品,每幅都充满生活情趣,令人或热血沸腾或怒发冲冠,或心平气和或会心一笑,或气势磅礴或小桥流水,林林总总足有30余幅。
一众画家也跟着鉴赏一番,同样赞美有加,是真是假就不得而知了,但是这些人都是行家,无论服气不服气,都得承认杜铮作品的不同凡响。
接下来就要论价了,这是商业机密,画家们识趣的纷纷离开,只有孟年以画廊半个主人自居不肯离开。
画家作为文化产业的一环,自然也有行规,实际上也有批发价、零售价,而且相差悬殊。毕竟画家的很多画作要通过画廊出售,要给画廊留出利润空间,市面上的所谓多少钱一平尺,都是零售价,暗中的折扣只有鬼知道了。画廊或画贩子现金收货打折最多,还有的画家跟画廊议价寄卖,按比例给画廊服务费或是分成,价格比例就高一些,知名画家拿的折扣比例要高一些,非知名画家拿的折扣比例要低一些;可是,画作这东西除了纸墨没什么资金成本,所以一些所谓画家嘴上喊得价格贼高,在画廊也标着极高的价格,实际上折扣根本就没数儿,甚至给钱就卖,等于让画廊给他托价儿做广告,自己暗地里低价倾销;还有的所谓画家没什么水平也跟着哄抬价格,自高身价;实际上,一些知名画家自重身份,都谨守行规,画作对合作的画廊和个人卖画价格截然分开,所以才有名副其实的行价儿,也奠定了自己知名画家的身份,往往越是小画家对钱如饥似渴,越守不住行规,对书画市场破坏力极大,一些书画商会签约包销某个画家的作品,为了杜绝这种情况,但是只收工笔画儿,因为工笔画儿更耗费时间,不可能有大量出产……
王岩在广告业时对这些行规、猫儿腻有所了解,深知其中的水深,同时深深替邓娇担心。以王岩对人的了解,旁边的孟年的操守就不太靠谱儿。
于是,王岩婉转的对孟年道:“孟先生,帮邓娇招待一下客人呗!”你不是以半个主人自居么,我就指使你去招待别人。
孟年老脸一红,讪讪的出去。
杜铮很爽快:“王总,老伴儿需要去美国治病,我现在缺钱,这些画儿如果你全收,我给你打五折,邓娇的佣金由我支付!如果你有要求,我可以从此封笔!”
杜铮封笔的意思是此生不再作画儿,这样可以提高王岩手里画作的价格,可见杜铮对给老伴儿筹钱下了多大的决心。
杜铮如此重情重义,王岩自然不会因为几幅画儿断了杜铮赖以生存的画艺生计,所以呵呵一笑:“杜大师言重了,完全没必要,你以后只要给我留些精品就OK了!”
“一言为定!”杜铮伸出手和王岩击掌为信。